首页

tscd视频

时间:2025-05-26 11:33:33 作者:中国团队系统评估:青藏高原已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浏览量:19672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月23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通过系统评估近20年来青藏高原三大温室气体收支,预估不同增温和畜牧业发展情景下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他们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已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也是目前中国唯一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区域。

广角镜头视野下的青藏高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这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青藏高原区域的重要研究,综合集成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湿地和河流等温室气体通量观测与牲畜数量等历史统计数据,并结合多源遥感、模型模拟以及未来气候预估完成,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综合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发表。

  显著的温室气体汇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涛研究员介绍说,甲烷和氧化亚氮是对气候变化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不仅是实现二氧化碳的中和,还包括甲烷和氧化亚氮温室气体的中和。因此,准确评估温室气体的收支至关重要。

资料图:青藏科考途经青藏高原一处湿地。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作为碳中和贡献的先行综合示范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变绿使得高原生态系统成为显著的二氧化碳汇。不过,青藏高原拥有中国超过50%的湖泊且有放牧传统,近20年来,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和内陆水体的快速扩张,尤其是冻土区热融湖塘的大量涌现,导致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显著增加,但这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究竟有多大,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抵消甚至逆转高原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仍不清楚。

  为厘清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开展针对性研究。结果显示,近20年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是显著的温室气体汇,每年从大气中吸收近1亿吨当量二氧化碳,近两倍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汇。这一显著的温室气体汇主要源于二氧化碳汇。然而,超40%二氧化碳汇被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所抵消,其中,畜牧业和内陆水体(包括热融喀斯特湖)的年排放量分别占二氧化碳汇的21%和13%。特别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汇,几乎中和了高原能源与工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推进可持续畜牧业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未来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持续增强,水体扩张和多年冻土持续退化等导致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仍将不及二氧化碳汇,因此,到2060年高原仍是显著的温室气体汇。

青藏高原上放牧的羊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然而,温室气体汇大小依赖于高原畜牧业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如果仍维持当前不可持续的放牧状态,畜牧业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将完全抵消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增量;有效实施草畜平衡管理并开展减排措施以降低牲畜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高原温室气体汇大小预计将比当前增加1.5倍。

  “因此,推进可持续且高效的畜牧业发展路径,将大幅减少高原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青藏高原对中国碳中和战略的贡献。”汪涛说。(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黑龙江东北亚国际传播中心揭牌 面向世界传播龙江版中国好声音

他对记者表示,高原的景象与许多身居海外朋友们的想象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对这里的误解源自他们的不了解。“就比如很多人只知道《康定情歌》,却不晓得这座沿河而建的小城繁华的样貌。”

人民币贷款增加6.37万亿元

跨山输油管道由加拿大内陆油砂矿大省阿尔伯塔向西延伸至太平洋沿岸的卑诗省(又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本拿比市,长约1000公里。跨山管道原先所属的能源设施巨头金德摩根公司在2013年向加政府申请建造第二条输油管道,以期使运油量增加近两倍。新管线与原有管线几乎完全平行,故称扩建工程。

32名港澳台大学生在南方电网完成实习

澳门嘉华药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文玲顾不上周末休息,驱车前往位于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横琴片仔癀国医馆项目所在地。“我们每天接待约200人次参观学习中医药文化。”林文玲说,适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横琴合作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在横琴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

最高法发布第四批涉“一带一路”建设典型案例 包括认可和执行香港仲裁裁决等

在7岁孤独症患者小柠檬(化名)的“人鱼世界”里:烟花在空中绽放,皎皎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眼前的城堡住满了五颜六色的美人鱼,她们有着红紫色相间的鱼鳞、蓝粉色交错的头发……

外交部:搞“脱钩”“筑墙”只会自缚手脚、自毁前途

刘士军在大会上介绍,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据统计,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等远途客源中,72%的游客会选择在中国停留一周及以上。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